当前位置:瑞丽女性馆>热点>百姓民生>

期待红包雨的慰问化为普遍的尊重

百姓民生 阅读(8.15K)

堂吉伟德(职员)

期待红包雨的慰问化为普遍的尊重

一业主将车停在小区内的人行道上,保安上前劝阻时,男子竟从后备箱拿出棍棒打人。小区其他业主获悉后,纷纷在微信群内声讨此人,并向受伤的保安师傅发红包表示慰问。前日,发生在东西湖区银湖翡翠小区的这一幕,令当事保安范师傅既愤懑又感动。(3月19日《楚天都市报》)

保安正常履职被打,令人愤怒。一个“嗓门大却很负责”的保安,受到了业主们“红包雨”的礼遇,让人略感欣慰。自然,以此方式所表达的关心,也能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让事态得到更好的解决,并由此扩大教育的范围。

保安被打,环卫工被打,清洁工被打,快递员被打,这样的场景并不鲜见。很大层面在于,他们的行为影响了一些人的“自由度”。比如环卫工在清扫过程中,看到他人乱扔垃圾,基本都会上前劝几句,然而,遇到蛮横不讲理的人,如此做可能会招致谩骂甚至拳脚。比如在厦门,怀孕7月的环卫工在万达西公交站劝阻乱丢垃圾女子,没想竟被该女子殴打,躺在医院里,迟迟收不到一个道歉。还比如,云南某法官,因被拒绝进入一个小区停车而暴打小保安。

对此,有人倡导对打人者给予严惩以儆效尤。不过,从既有的法律来说,让其付出相应的代价即可。更何况,法律所面临的是普遍化的社会状况。若不能改变对底层和弱势者的歧视,从内心尊重他们并配合他们的履职,基于身份优越感的暴力行为,就始终难以得到遏制。

打人者一定很强势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绝大多数暴力者自身并没有优越的身份,不过自认为缴纳了清洁费、物业费,可以任性一点。有此前例,必成效应,群体效仿之下,暴力事件则层出不穷。外在表现是群体越来越愤怒,实质却是彼此信任不足的社会代价。

无信任则无安全,无安全则无尊重,并形成了相对复杂的弱弱相欺。校园暴力中,大学生打小学生,或者小学生之间的互殴,无不是弱弱相欺的极致。我们正在挖一个互伤的大坑,到最后,大家对规则失去了敬畏,对权利失去了尊重,形成了对暴力的迷恋。

要真正保持对弱者的尊重,对权利的保护,就必须基于对规则、道德、法律的敬畏。重构群体的信任与尊重,避免形成互伤的社会,除了个体要有推己及人的基本情怀,还要求法治与德治发挥兜底功能。如何把红包雨转化成一种职业尊重,一种权利敬畏,亟待群体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