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瑞丽女性馆>热点>百姓民生>

追寻手工艺传承之路 浙财大学子

百姓民生 阅读(7.92K)

浙财大学子 追寻手工艺传承之路

学生参观手工艺活态馆。

本报记者 阮飞霞 通讯员 赵蕾 林未雨

随着“2017全国手工艺产业博览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在上海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园开幕,传统手工业的传承与发扬再一次引起各地重视。为了深入了解这个社会热点,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的七名学子组建了一支“运河手工流千年”实践服务团进行实地调查。

近日,这支队伍在杭州展开了对浙江传统手工艺发展的为期三天的调查活动。短短三天内,他们共同完成了采访老居民、担任志愿者参与宣传活动、采访馆长与老艺人等多项任务,对手工艺传承宣传情况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实地调查,探寻手工艺发展瓶颈

近年来,手工艺行业逐渐没落,实践服务团队决定从其发展瓶颈出发,找寻解决方案。调查的第一日下起了暴雨,却丝毫没有打击成员们的信心,他们行走在杭州的大街小巷,向路边行人、街边店主分发调查问卷。

经过数据统计,队员们发现大部分杭州本地市民对于传统手工艺的关注较少,而且了解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为电视传播、固定的博物馆以及相关的活动,这无疑将是手工艺传承道路上的一道难题。“手工艺作为艺术品的一种,价值很难被衡量,大部分手工艺品在大家眼中都是价格高昂的,这也直接导致了手工艺品的难以流通,在经济层面上处于劣势。”队伍负责人毛瑜华说。

问卷调查还显示,当前杭州传统手工艺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传承人老龄化,缺乏有效的传承机制,大部分人担心却又无能为力。尤其是年轻人对传统手工艺的淡漠和不感兴趣,让传统手工艺难以为继,这些都是传承发展手工艺的障碍。

但可喜的是,当被问到“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从事手工艺方面的工作”时,大部分人都给出了肯定答案。同时,大家对于传统手工艺作为历史文化载体和其制作工艺等价值表示认可。近年来电视、报纸等媒介也在逐渐加大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曝光度,进而引发人们更多关注。

因时制宜,迎合商业化潮流

为了对手工艺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实践团队成员决定亲自体验,当一回手工艺展览志愿者。成员们与蚂蚁潮天下手工志愿者团队创始人李芸进行沟通,四名队员作为志愿者被安排到杭州和平会展中心的三个手工艺展览台,与手工艺人交流并向参观者介绍手工艺术品。

在志愿活动过程中,队员们发现手工业的传播继承需要与商业化结合。比如通过与手艺人的联系、新闻稿和微信推广文案的编写、展馆的设计布置、工艺品的推广和售卖……与商业化方式的结合能使手工艺成为一种延伸的影响力,适应现代化节奏。

队员们最后还参观了手工艺活态馆,这是将手艺和现代接轨的重要尝试。队员们近距离拍摄、采访了油纸伞、皮雕、紫砂、蛋雕、刺绣、纸鸢等多位手工艺人。在与各手工艺人的交流中,他们精益求精的作业态度,认真刻苦的创造精神让队员们敬佩,也真切感受到老手工艺人对于自己手艺的自豪之情。只有真正的热爱,才有几十年如一日的钻研,才能向世界呈现多彩的艺术。

浙财大学子,化身手工艺宣传人

保护手工艺的任务迫在眉睫,不仅仅因为手工艺的逐渐消亡,更是因为手工艺中切切实实存在的美学价值与一种远离喧嚣的清静。

“大学生是最好的手工艺宣传人,我希望所有的大学生都能放下成见去热情地了解这个世界,了解手工艺。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精神文化也应齐头并进。”负责人毛瑜华说道。

手工艺的传承发展,任重道远,它的经济成果也许很难超越工业产物,但是这是一代人精神的精华,是值得全社会共同保护的。

短短的三天实地考察实践团队的成员们都收获颇多。经过此次暑期实践活动,浙江财经大学与手工艺活态馆建立了联系,学校将在后期进行沟通为学生提供进入活态馆观察学习、担任志愿者的便利渠道,也会定期将艺人请到学校去做讲座,促进手工艺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