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瑞丽女性馆>热点>热点>

上海的新市场 锦江乐园士林夜市

热点 阅读(2.88W)

据《东方早报》报道,台北士林夜市从1910年发端算起来有百余年历史了。至1940年代,附近先后建起士林官邸,还有故宫等文化旅游设施,士林市场的名字越来越响亮。

大约在1970年代士林夜市开始形成规模;1980年代,日本、欧美等国际游客大量涌入台北,士林夜市又一次获得发展良机;2000年后又增加了大陆的海量游客,士林夜市愈加繁盛。

锦江乐园台北士林夜市暑期开张,引来全城食客聚集。刚刚过去的周末两天里,锦江乐园每天仅夜场就迎来超过1.5万人次的客流,远远超过预期。一些排长队却没买到入园票或进园内排上3小时队没吃上几样美食的市民抱怨不已:吃上一份蚵仔煎咋就这么难?

锦江乐园士林夜市 上海的新市场

美食的诱惑不可阻挡,上海食客对于士林美食有着无限的向往。事实上,上海并不缺夜市,二十多年来,华亭路、襄阳路、吴江路、临汾路......一个个曾经小有名气的夜市也曾风生水起、各霸一方,可几年下来,这些夜市生生灭灭,似乎总难成气候。于是至今,一个成熟的、有人气、有知名度的夜市还让市民翘首企盼。

“有历史积淀的夜市不仅给市民提供美食,丰富人们的夜生活,它本身就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成长为某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上海本土美食文化专家小宝表示,培育有本土文化的夜市并不难,关键是相关管理部门要有容纳相对低端的民俗美食的雅量,适时地规范、引导、管理;而不要碰到问题就简单地限制、禁止。

锦江乐园士林夜市 上海的新市场 第2张

锦江乐园士林夜市 上海的新市场,请看下一页

“谁作假就会砸招牌”

夜市是城市的另一张面孔。入夜的锦江乐园,在炫动变幻的灯光下,一边是高耸云天的摩天轮、不断转动的旋转木马、河流里缓缓荡过的漂流船,一边是士林嘉年华摩肩接踵的人群,仿佛置身于一个大型自助餐的宴会派对。

一家挂着“台北士林夜市大肠包小肠”牌匾的摊位前,四五十名顾客排成了两行,拥挤异常。来自台北士林夜市的老板林先生脸上大汗淋漓,仍然一丝不苟面对着火炉,一遍遍地翻烤着香肠,嘴里不停念叨着,“大家别急,3分钟一份,3分钟一份。”

林老板在士林夜市里做了20多年生意,大肠包小肠每一个程序操作得纯熟自如。即便如此,他还是严格要求,对自己、对员工都如此,一丝不苟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士林夜市的品牌是靠我们所有商家的信誉,一点点做起来的,谁作假就会砸了自己的招牌,也会伤害到我们整个市场。”正是凭着勤奋、自律,林老板的小店已经做出品牌,每月纯收近10万元人民币。

20多年的积累做大了林老板的家业。台北的士林夜市也在1970年后的40多年里取得快速发展。台北士林观光发展协会执行长高启原告诉记者,士林夜市在40多年里经历了三次关键性的成长。

“1970年代台北经济快速增长,士林夜市迅速繁荣;1980年代,日本、欧美等国际游客大量涌入台湾,士林夜市又一次获得发展良机;2000年后又增加了大陆的海量游客,士林夜市愈加繁盛。”高启原说,现在的士林夜市,平常每日客流量有10多万人,节假日达到30万人次,最高甚至50万人次。

上海夜市也曾繁盛一时

高启原说,与锦江乐园策划这次士林夜市嘉年华之初,他预计到了此行能成功,却没想到如此成功。而对于上海市民来说,对于成熟夜市,早已期盼良久。

锦江乐园士林夜市 上海的新市场 第3张

其实20多年来,上海并不缺夜市。有网友一一细数曾经风靡一时的上海夜市:华亭路、襄阳路、彭浦夜市、吴江路、东昌路......一条条夜市都曾繁盛一时,也给市民们留下了深刻记忆。

一位网友在文章里这样记叙昌里路的夜市:“华灯初上,昌里路便成了人潮涌动的夜市。夜市摊位比邻相连。街边小饭店,把桌椅一直摆到门口,迎送交替,忙得不亦乐乎。没有梧桐树下灯火暧昧的酒吧,人气远远超过酒吧;少有霓虹闪烁装潢奢华的酒肆饭庄,多为实惠排档。昌里路的夜市品种繁多,五花八门。从针头线脑到猫、狗、乌龟,应有尽有,但最多的还是小吃。路口边,烤肉炭火冒出浓烟滚滚,把羊肉、鸡肉串儿的香味直接飘送进人们的鼻孔里,将那些馋嘴的食客拉了过来。几张小桌儿正在供应烤小龙虾和冰镇啤酒,更是三两好友相聚,挥洒豪爽的最佳场所。”

锦江乐园士林夜市 上海的新市场 第4张

锦江乐园士林夜市 上海的新市场,请看下一页

上海本土美食文化专家小宝也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先是华亭路、接着是襄阳路夜市,都曾经盛极一时。不仅周边居民常常在这里宵夜,甚至吸引了更远的市民来这里消费。

“那时候,外地来的一帮朋友,甚至老外朋友,我都带他们来这里宵夜。”小宝回忆,大家吃着小吃,喝着啤酒,海阔天空地聊着天。

可是,这些夜市的发展却往往命运多舛,常常才生根、发芽,由于其相对低端、粗放的经营方式,带来噪音、交通、污染等种种问题,与周边居民产生矛盾,很快又消失。去年,曾经名噪一时的彭浦夜市就因占道问题,最终被取缔。

最初规划选址非常重要

在“士林夜市”到上海前,最近铜川路夜市其实也非常红火。然而,因环境、卫生、噪音等问题,夜市商家与附近居民矛盾不断,该地区的管理者多次整治却毫无效果。普陀区城管执法人员表示,因为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市民有需求,堵是根本堵不住的。真如镇规建办也想到过设立疏导点的办法,但夜排档的经营性质特殊,决定了疏导点的选择标准必须很高,且必须远离居住区,然而真如镇属于居住型街道镇,居住密度很大,难以找到合适的疏导地点。铜川路夜市就这样陷入“疏堵难办”的尴尬境地,商家与居民的矛盾还在僵持着。

“刚刚兴起的夜市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管理部门不应该简单化地一关了之,更多应该规划、疏导,加强管理。”小宝认为,解决夜市扰民与培育市场,需要管理部门的耐心与智慧。

谈起刚刚兴起的夜市该如何管理,高启原介绍了士林夜市发展的一些经验。他认为,士林夜市在最初规划时选址非常重要,这里是一个商业区而非居民区,不会产生太多的扰民问题;不过,更关键的还是政府、协会的管理、引导。

台北夜市也同样存在扰民问题,高启原举例说,台北的饶河夜市因为靠近居民区,就曾遭到附近居民的投诉。

“政府管理部门并没有强制限制夜市,而是居中协调,要求夜市的管理委员会(夜市商家自发组织)加强对商家的管理与约束,同时征求居民意见,双向弥合分歧。”

高启原说,除协调外,台北专门为夜市制定制度,对污水、油烟排放等都有严格规定,如果商家违规,轻则罚款,重则停业。高启原说,相关的法规、制度甚至对不同地点的夜市营业时间都能有严格规定,比如士林夜市最晚可营业到晚上12点,靠近居民区的夜市可能相对时间就短些。

小宝对台北的夜市管理模式非常认同。他表示,政府首先要珍惜、支持夜市,其次才有探索管理方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上海需要新天地、泰康里等较高端美食购物场所,同样也需要更平民化、更接地气的夜市。”小宝特别强调,有长时间历史积淀的夜市不仅给市民提供美食,丰富人们的夜生活,它本身就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成长为某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

锦江乐园的士林嘉年华还在热闹地进行,市民们或来尝鲜,或来体验。人们在热闹之余,也不禁思考:我们的城市建设应当考虑留给夜市文化一定的空间,我们应当珍视人们舌尖上的记忆。异乡的美味虽然新鲜,但最能温暖上海人心的还是上海的味道。

锦江乐园士林夜市 上海的新市场 第5张

许多网友期待:上海什么时候能有属于我们自己的“士林夜市”呢?

“摊主会集资买垃圾筒然后一起收垃圾”

台北摊主简丽华在锦江乐园的士林嘉年华经营着两家店面。一家卖明太子洋芋烧,另一家卖台湾金鸡盐水鸡,和两家店毗邻的正是整个夜市中,人气最旺的小吃摊之一“鲜虾棒”。

十平方米左右的狭小店面内,简丽华和她的两个店员一刻不停地忙碌着,收钱,烧烤,包装,双手递送给客人。排队的客人似乎总不见减少。

他们都戴着口罩手套,忙碌之余只能用短袖袖口擦去额头的汗水,简丽华本人则戴着墨镜还背着双肩包,食物刚出锅的时候她还不忘用手护住食盒底部,提醒食客刚出锅的东西很烫。

经历了首日的上海夜市经营,简丽华似乎还有些不大习惯。“我没想到有这么多人,有人因为被插队了还会在队伍里吵架,会有食客骂我们的人为什么不管管插队的。可是我们在做吃的,你们插队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40余年的夜市人生

自20多岁嫁到士林来,简丽华的“夜市人生”已经过了40个年头。提及士林夜市在台北的地位,她伸出自己的大拇指,意指士林就是台北旅游的大拇指。

“发给美国游客的台湾导览图上一定有我们士林。”上世纪70年代是士林夜市发展起步的年头,简丽华就是在这一时刻踏入了夜市这一市场。

“做夜市最大的困难就是累。”她这么说道。简丽华以做传统小吃蚵仔煎起家。当时的夜市开门早,往往下午3点钟就会有食客上门,蚵仔泥沙多,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用清水淘洗,这就需要她提前两个小时,在下午1点的时候就开始准备当天的营业。“从下午3点一做就要做到第二天的凌晨2点,在这之后还要去进货,一天基本上都睡不了多少时间。”简丽华一家同时还在士林经营着一家服装店,“最辛苦的时候我体重连40公斤都不到,只有三十八九公斤。”

锦江乐园士林夜市 上海的新市场 第6张

在日复一日的经营当中,简丽华还不忘在自己的产品中追求创新。她原先卖的是最传统不过的蚵仔煎,在东南亚和日本食客大量来访之后开始卖起了现在的明太子洋芋烧。

现在简丽华已经60出头,她将夜市经营的担子交给自己的下一代去做,自己则加入了士林观光协会。她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夜市的时候“出门去看”,看那些年轻人有没有像以前一样把士林该有的味道做出来。“我看起来他们做得还不算很好,因为感觉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以前那么能吃苦。”

摊主自己成立管委会

提及夜市,商铺和市民、政府之间的矛盾似乎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夜市往往会因为占用城市的公共空间而广遭人诟病,而简丽华则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士林一点都不会挡到别人的路。”她说士林就像是一个十字路口的中心,所有的人都可以从其他的地方赶过去。“在我刚刚去士林做生意的时候就已经有画格子的了,整个夜市其实都是有规划的。”在士林,这个承担着“画格子”“做规划”的组织并非台北市政府,而是一个叫作管委会的组织。

管委会的成员都是士林内部的摊主,他们共同承担士林的交通管理、环境卫生,一同将夜市建得更好。

简丽华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摊主们会集资买垃圾袋和垃圾桶,然后大家一起收集垃圾,所以士林的环境一点都不脏。如果摊贩之间、抑或是摊贩和食客之间有了矛盾,管委会也会派人来进行调解。

“比如说像昨天这样的因为排队而吵起架来的事情就会有人来调解,虽然我们那里也没有发生过那种事情。”

在士林,类似的组织除了摊主们自己构成的管委会,还有一个士林观光协会。简丽华自己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就加入了观光协会,和协会执行长一起在各个地方看场地,将士林夜市的品牌推广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