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瑞丽女性馆>热点>热点>

不希望被说成烂片 韩寒电影受差评不高兴

热点 阅读(2.7W)

韩寒的新电影在两周的票房就超过五亿,但是,韩寒本人似乎不仅仅只关注票房,他对于自己的作品被说成是烂片也做了回应,他表示:我做了一部很有诚意的电影,你可能会不喜欢,可能会有争议,但是不希望被说成是烂片。

韩寒电影受差评不高兴 不希望被说成烂片

截止8月4日晚,韩寒的处女座电影《后会无期》在上映两周的时间里票房成绩已经突破五亿,而郭敬明的《小时代3》以5.11亿元的成绩紧随其后,两位青年作家的电影都突破了五亿大关,但是,对于电影的口碑,随着而来的还有很多的质疑,韩寒做出回应:“我做了一部很有诚意的电影,你可能会不喜欢,可能会有争议,但是不希望被说成是烂片。”

至8月3日,《后会无期》累计票房已达5.07亿元,该片上映11天破5亿元的速度,在迄今为止所有卖座5亿元以上的华语片中排名第6,同时成为暑期档2D电影中最快突破5亿大关的一部。对于影片成千上万的评论和争论,韩寒日前做出了回应,并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人生的无常。

对于自己导演的处女座电影取得如此高的票房,韩寒表示:“我们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没有过多考虑票房。如果考虑票房,电影的气质势必不是这样。电影结合了这么多人的心血和努力,票房好,大家都会高兴,我相信这不是我们唯一的追求。”正是因为自己坚持独特的风格,所以《后会无期》没有流于形式,它是一部带有强烈韩寒风格的文艺片。韩寒还说:“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每一次告别,最好用力一点。多说一句,可能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是最后一眼”等等韩寒式的电影经典语录也随之走红。

韩寒电影受差评不高兴 不希望被说成烂片 第2张

韩寒电影受差评不高兴 不希望被说成烂片,下一页更精彩

无论如何,5亿元的票房已让韩寒成为新生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但是他却说:“我觉得我并不是一个领导者,也不是平民英雄。因为我身上有太多东西不可复制,也没有更多的示范价值,我只想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只要让自己更进步,我觉得这才对得起观众。至于扮演一个领导者的角色,我觉得我没有这么大的野心,而且我也很不适合。

我个人更加闲散一些,做完一部电影玩一阵子,如果有机会、有投资也会再尝试第二次。”“叛逆”似乎已经成为韩寒的一个标签,但是在谈到自己的未来计划时,他希望尝试每一个类型,但是也许会偏向常规。针对现在电影的门槛较低,出现一些对市场不好或者有伤害的电影,韩寒也给出了自己的回答,“需要遵守常规,不守常规非常幼稚。”

韩寒电影受差评不高兴 不希望被说成烂片 第3张

韩寒、郭敬明、赵薇、徐峥、邓超......作家、演员跨界做导演已成风潮。日前,著名作家饶雪漫发布微博,正式确认自己原著的电影《左耳》即将开拍,并致信导演苏有朋“请照顾好我的小耳朵”。未过多久,苏有朋转发此微博称“谢谢你和光线影业的信任,并请大家认真期待”,证实电影《左耳》即将开拍,自己担任导演。

遵守常规但不墨守成规

以前只要提到韩寒,人们都会想到他的叛逆,但是,这次的电影《后会无期》似乎让韩寒变得更加的成熟,很多观众都感到,虽然影片有很多意想不到之处,但很显然,韩寒并没有去挑战底线,也没有去接近那片危险的境地。韩寒曾经也坦言:“有的时候,我在影片中确实需要照顾到一些独特的地方,为此必然也会放弃一些方面,不能保证面面俱到,也无法做到完美,我对自己的要求只是为作品打上鲜明的个人烙印,让观众看到一部带有强烈韩寒风格的文艺电影。”

韩寒电影受差评不高兴 不希望被说成烂片 第4张

韩寒电影受差评不高兴 不希望被说成烂片,下一页更精彩

而说到“叛逆”,韩寒则表示,自己希望尝试每一种类型的电影,但不会去打破常规,“有些人听了也许会失望,因为我可能会偏向常规。现在电影的市场门槛很低,出现了一些对市场不好,或者有伤害的作品。所以,我觉得一个合格的电影人应该做到遵守常规,否则就是非常幼稚的表现。”

喜欢闲散生活不做领导者

如今,《后会无期》已收获5.25亿票房。谈到超出预期的表现,韩寒说道:“在拍电影之前,我没有过多考虑票房。我知道,考虑太多,电影的气质势必会受到影响。也许,恰恰是这个原因,才形成了影片口碑两极分化的独特气质。当然,票房好,大家都会高兴,但我要说这并不是我唯一追求的目标。”

随着《后会无期》的成功,韩寒如今已经与郭敬明一起被外界定义为新生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但对此,他却稍显抵触,“我不是个领导者,也不是平民英雄。因为我身上有太多不可复制的东西,也没有什么示范价值,而且我也没有这么大的野心。我个人更喜欢闲散一些的生活,做完一部电影玩一阵,等歇够了,有人给投钱的时候,再尝试下一次。”

韩寒电影受差评不高兴 不希望被说成烂片 第5张

文学评论家陈晓明:韩寒郭敬明的文学史意义不多

“中国当代文学”很不好处理

陈晓明生于1959年,福建光泽人,早年上山下乡当过知青,1990年代获文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0多年,2003年起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博导。

写作一部当代文学史,是陈晓明多年的愿望。进入北大后的首个秋季,他开设必修课“中国当代文学史”,有指定教材,但他没法忍受照本宣科,坚持自己写讲稿。这讲稿就是《中国当代文学主潮》这部文学史的初稿。他本想一鼓作气写下去,但由于当时在写另一本书《德里达的底线》,文学史一度暂停。直到2006年底,北大中文系要求推出一部新文学史用于教材,同事们公推陈晓明“一个人弄”,进度显著加快。

韩寒电影受差评不高兴 不希望被说成烂片 第6张

《中国当代文学主潮》于2009年初版,接下来的两年加印了一次,很快售罄。这次是修订之后再版。陈晓明原本只想作字句的调整,没成想碰到具体书稿,新想法随时产生,重写、增补的念头不时出现,这样断断续续修补了大半年时间,以至于后来他自己都心生“没完没了、忍无可忍”的感觉,只得强行打住。

新书稿交给出版社,文字规模达到70多万字,出版社认为这么厚如何当教材?定价也是个大难题。于是只得重新删节,删成现在的58万字。“有些文字我觉得十分必要,但不得不忍痛割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