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瑞丽女性馆>热点>热点>

买卖公民信息获利 快递公司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热点 阅读(1.69W)

     如今,快递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便利,快递行业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渐渐的显现出很多的缺陷,今日,有报道称在国内国内某快递公司河北公司的收件员,杜某利用工作上的便利,买卖公民个人信息4万余条,获利高达四五万元。很多网友表示,真的是很佩服那种在缝隙中都能发现“商机”的人,寄个快递,说不定就被卖了。
快递公司背后的黑色产业链:买卖公民信息获利
        据了解,像杜某这样的人,在行业内被称为“内鬼”,而荆州警方破获的这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中,包括杜某,共抓获“内鬼”13人,他们与杜某同属一家公司,其中3人还是分公司中层干部。他们与中间商、非法使用者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在这个黑色交易市场上,“内鬼”将获取的信息在QQ群内叫卖,一旦有买家应声,就私聊谈价成交;按照“新鲜”的程度,叫卖的信息每条2至10元不等,而非法使用者利用这些信息实施诈骗、推销等行为。
  汪某是荆州一网点的仓库管理员,有较高的权限,能根据快递单号信息,查询全国所有客户的信息。汪某和丈夫费某共同协作,将查询好的信息通过邮箱转给中间商,每条信息收费两元。有了客户信息后,中间商的交易方式大体有三种模式:一是快递员将自有的“面单”通过有权限的人查询变成“成单”,然后卖给他人,在这个过程中,查询一条“面单”给两元,一条“成单”卖三至四元。再有一种是,在QQ群内买“成单”,然后倒手卖给别人,从中赚差价;还有一种是,从别的快递员那里接收“面单”,然后找有权限的人查询好电话号码后,再发送给对方,每条能赚一两元。
快递公司背后的黑色产业链:买卖公民信息获利 第2张
  根据杜某还交代,在网上能检索到相关买卖数据信息的QQ群,群里有多家快递公司的员工,经常会有人在群里“吆喝”,出售或收购个人信息,有回应后,双方再私聊、交易。此外,还有卖收藏品、保健品的中间商,主动找上门,贩卖者可根据中间商需求,提供精准的、私人订制式的信息,如那些曾买过保健品的客户的信息。
  记者从警方查获的证据中看到,一些涉案人员的电脑中,贩卖信息的文件标注着某月某日,有的还分门别类,标着“收藏品”、“保健品”;做成表格的“成单”里,清晰地记载着客户的姓名、住址、电话、购买了何种保健品,还有客户购买何种品牌的汽车、住址和电话。
快递公司背后的黑色产业链:买卖公民信息获利 第3张
  荆州警方掌握的“价格表”显示,贩卖的信息根据新鲜程度,价格不等,一条近两天出手的“面单”能卖到2至3元,一些刚出炉的“成单”甚至能卖到10元一条,而那些不新鲜的快递单号则按批量打包销售,几百条信息或许一百元都没人买。在荆州警方抓获的13名“内鬼”中,有一个名叫李某的人,他是杜某的领导,身份是一名负责系统监管的中层干部。讽刺的是,他前脚刚举报同公司员工买卖客户信息,后脚紧接着却干起了贩卖客户信息的勾当。
  民警魏鹏介绍,李某在一个月卖了7000多条信息,获利1.6万元。杜某在去年一年的时间内,买卖公民个人信息4万余条,获利四五万元。
快递公司背后的黑色产业链:买卖公民信息获利 第4张
  “我现在很后悔,因小失大,我做快递员一个月五六千元,做这一行没挣多少钱,却把自己弄进来了。”杜某忏悔道。
杜某每次见到办案民警,都问上几遍。“你知道我的案子啥时候能判?判了我心里就有底了,我媳妇快生二胎了,我不知哪天能出去。”可见杜某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过错,有网友表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犯下的错买单。
        一个快递公司尚且都能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我们的个人信息,可见我们的信息维护已经很难得到保障,如果接到陌生号码的一定要切记多一份心,不要轻易相信别人,而对于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更应该加强法律意识,明确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