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瑞丽女性馆>生活小妙招>中药>

花生衣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 阅读(3.02W)

花生衣的功效

花生衣的功效与作用

花生衣又叫花生皮、长果衣、落花生衣、长果衣、红衣、红薄皮,花生衣有养血、止血、散瘀、消肿的功效,花生衣有治疗血友病、类血友病,肝病出血症,术后出血,癌肿出血,胃、肠、肺、子宫等出血的作用。

 花生衣的功效与作用

名称:花生衣

别名:花生皮、长果衣、落花生衣、长果衣、红衣、红薄皮。

性味:甘、涩,平。

归经:入肺、脾、肝经。

功效:养血、止血、散瘀、消肿。

主治:用于血友病、类血友病,原发性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病出血症,术后出血,癌肿出血,胃、肠、肺、子宫等出血。

用法用量:1——2钱。

来源:豆科落花生属植物落花生的种皮。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花生衣的作用:

1、花生衣助生发、乌发:取花生衣15克、首乌20克与红枣10枚同放入锅内,小火煎煮约半小时,加入适量红糖即成。每日饮3次,饮汤食枣。此方有养血补血之效,适于身体虚弱者。

2、花生衣治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的一个主要类型。临床往往以血尿、程度不同的蛋白尿为其主要表现。常伴有皮肤紫癜、胃肠道症状、关节疼痛等表现,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为湿热与热毒,或湿热蕴于下焦,脉络烁伤,水道不利,故尿血、少尿,甚则浮肿。热毒伤肾,肾失固摄,脾气受损,则精微下泻,可见程度不同的蛋白尿。或感受外邪,热毒陷入营血致血热妄行,血不循经而致,我们常用经验方:花生衣15克,白茅根30克,马鞭草10克,加水煎煮饮用,能清热解毒利湿,佐以凉血止血化斑。常收得良好效果。

3、花生衣治冻疮:取花生衣炒黄150克,研成细末,加300毫升醋,调成糊状,用时加樟脑10克调匀。涂于冻疮处,用干净纱布包好,一般2——3天即可痊愈。

4、花生衣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花生衣20克,小红枣30克,水煎服。

5、花生衣做美容蜜汁花生枣:红枣100克,花生连衣100克,枸杞子50克温水泡后放锅中加水适量,小火煮到熟软,再加蜂蜜200克,至汁液粘稠停火;也可用高压锅煮30分钟左右,蜂蜜可待花生米、红枣、枸杞子熟后入锅。红枣补气,花生衣、枸杞子补血,花生肉滋润,蜂蜜补气,综合作用使面色红润。

6、花生衣治白细胞减少症和贫血:花生衣500克,炒香研未,与糯米粉500克炒香同拌成炒米粉,可放糖,每日随意服用。

7、花生衣治脾虚消瘦或脚气胫肿:花生连衣、红枣、赤小豆、薏苡仁各40克,大蒜20克,水煎,一日分二次服。花生衣含较多的维生素B1。

8、花生衣治再生障碍性贫血:花生衣10克,水煎服。日服3次。或每次6克,每日2次冲服。

9、花生衣治遗精:花生衣6克,水煎服,每日2次。

10、花生衣慢性气管炎(属肺虚久咳,肺燥咳嗽型):花生衣60克,加水煎10小时,过滤,浓缩至100毫升,加糖,一天分两次服。

11、花生衣慢性肾炎:花生连衣、红枣各40克,煎汤代茶,食花生红枣。

花生衣能对抗纤维蛋白的溶解,促进骨髓造血机能,增加血小板的含量,对出血及出血引起的贫血有明显疗效。花生皮易得、取材方便,宜长期服用。花生衣用于止血、散瘀、消肿。用于血友病、类血友病,原发性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病出血症,术后出血,癌肿出血,胃、肠、肺、子宫等出血。

花生衣治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原发性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病出血、术后出血、子宫功能性出血、癌肿出血及胃肠、肺出血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

花生衣粥

功效:花生衣能对抗纤维蛋白的溶解,促进骨髓造血机能,增加血小板的含量,对出血及出血引起的贫血有明显疗效。

材料:大米100克,红枣、花生衣各适量。

做法:

1、红枣洗净去核。

2、将红枣、花牛衣、大米一起入锅。加适量水同煮成粥。

 花生衣红枣茶

功效:补血止血。

主治: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各种出血后贫血。②肿瘤经放疗、化疗后血小板及粒细胞减少。

组成:花生米60——90克,红枣30——50克。

制法:先将花生米在温水中浸泡半小时,取皮,晒干备用。红枣洗净后温水泡开去核,酌加清水煎煮半小时后拣去花生衣,加适量红糖分次饮汁并吃枣。每日1剂,连服10——15天。

按语:方中主药花生衣为落花生的红色种皮,是近代发现的止血新药。最初发现口服花生米能缓解血友病患者的出血症状,后来知道,不仅对A型患者(缺乏Ⅷ因子)有效,而且对B型患者(缺乏Ⅸ因子)更有效,对其它某些出血患者亦有止血作用,但对严重出血,其效果很差。研究认为:花生衣能对抗纤维蛋白的溶解,能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并改善血小板质量,缩短出血时间,加强毛细血管的收缩机能,改善凝血因子的缺陷等。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先天性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出血等症不但有止血作用,而且对原发病亦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大枣能养血、补益脾胃,可增强机体对血液的生成和固摄能力。红糖为补中活血之品,方中三物同用,共收养血补虚、收敛止血之效。

出处:《实用食疗方精选》